“润智·研究生论坛”第四期文献汇报笔记

发布者:陈悦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1328

第1场文献汇报题目: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与微观视野

 

    报告人:庞润光2015级世界经济学专业)

    主评论人:姚元凯、程秀英、田靖

    嘉宾:孙文远、李想、戴枫

    报告日期:2017年3月8日

    报告地点:敏达楼415

 

 

    一、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是什么关键因素长期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构性转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现代经济增长是技术、企业、产业结构以及支撑制度共同发展和演进的结果,而使这个过程保持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变量,是以知识、组织和制度为构成要素的能力发展。因此,能力发展也应该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为了探究能力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作者以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悖论为切入点。在以美元本位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近20年来同时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这个收支结构表明,中国在以贸易顺差的形式大量输出资本的同时,又大量引进外资,而两个方向投资的收益差异使这个格局无异于“穷人以高价从富人手中借来钱,然后又将钱廉价地借回给富人”。那么,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这样一个反常的、经济上不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除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的原因外,其微观基础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作者以四个互相联系的命题发展出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现存问题与转变途径的概念框架。

    命题一: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悖论

    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是资本输出国,即中国的储蓄率足以支持相当高的国内投资率,而无需以境外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流入作为补充。但事实上,中国在保持贸易顺差的同时又大量引进外资,导致资本项目的顺差。但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缺乏有效的投资出路,主要用于购买诸如美国国债之类的债权资产。中国事实上是以高代价引进外资,同时又把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低收益的国外债权资产。

    命题二:双顺差的产业根源是能力成长不足

    从宏观层次上看,持续的“双顺差”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经济活动主体利用本国资源的程度太低;中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是由外资来组织的。“外资”的实质是外国企业的组织能力——包括技术和管理能力。因此,外资依赖的实质是能力依赖。而且,由于在华外资的出口偏好,致使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越来越具有结构性,最终形成中国目前“双顺差”居高不下的局面。

    命题三:外资依赖阻碍中国的能力成长

    外资企业本身并非在组织上完整的企业,而是外国企业在华的组织延伸,其母公司的核心职能活动——战略规划、投资、研发、营销等——并不在中国境内进行。以为引进FDI就可以自动实现技术进步只是一种幻觉。技术虽然可以体现在有形的设备和装置上,但其更重要的内容是包括诀窍、方法、程序以及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在内的一组特定的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是缄默知识,只能由组织内生,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有效的技术转移要求技术接受方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并愿意为发展技术能力而努力。因此,FDI能不能溢出技术取决于它与中国企业的学习机制之间的关系。

    命题四:能力成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中国经济活动主体的能力成长,它要求在政策上转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改变对外资的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产业升级,改变劳动力大军的构成并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等等。从这些经济变量的互相联系看,中国经济转型的可能性与经济发展能力的成长成正相关,而与外资依赖的程度成负相关。

    三、主要结论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以此增强中国自身的发展能力是解决经济失衡的根本之道。中国经济的失衡与技术依赖和外资依赖所导致的能力缺口密切相关,而绝不单纯是汇率问题;但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继续发展又必须对汇率、贸易和FDI政策进行调整。中国在调整这些政策的同时,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方针并摆脱外资依赖,因为有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就不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致命伤害。

    四、汇报点评

    本文从中国“双顺差”的基本事实出发,分析了中国当前阶段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培养企业能力的发展要求。文章主要对中国能力成长不足进行了理论分析,有评论人指出,作者在进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时,仅通过浙江、江苏和广州数据的对比有失严谨,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仅通过三个地区FDI的数据来说明FDI对地区企业能力的影响。也有评论人指出,中国当前“双顺差”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善,是否能说明中国当前的企业能力正在逐渐提高?由于该论文发表于2012年,当前中国双顺差的现实及企业能力的现状需要进行重新思考。

 

 

    汇报文献:路风, 余永定. 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6), 91-114+207.

    参会指导教师:孙文老师,李想老师,戴枫老师

    论坛值班助理与稿件推送人:2015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琴;2016级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夏凡

 

 

第2场文献汇报题目:《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了母国就业?

——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

 

 

 

    报告人:吕晓一(2016级国际贸易学专业)

    主评论人:嵇欣欣,丁春风

    点评嘉宾:孙文远,李想,戴枫

    报告日期:2017年3月8日

    报告地点:敏达415

  

    一、研究背景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近年来连续迅猛增长,从而引发大量OFDI会导致国内就业大量减少的担心。作者纵观国内外研究情况,引用Kravis and Lipsey(1988)Harrison andMcMillan(2006)等多篇国外相关文章,得出OFDI与母国就业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且国外研究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引用黄晓玲等(2007)、姜亚鹏和王飞(2012)等国内相关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出发,且缺乏相关的理论机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亟需对OFDI对母国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以及从微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作者首先进行理论机制的数学推导,然后利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对推导出的结果进行验证。

    (一)模型构建与数理推

    作者参考Desai et al.(2009) 和Amiti and Wei(2009) 的模型,并进一步对OFDI的动机进行分类,研究其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通过数理推导归纳出OFDI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影响国内要素投入而实现,而是通过扩大国外需求而实现。作者根据不同动机将企业进行归类,可以分为商贸服务、当地生产、研究开发和资源寻求型OFDI,其中当地生产型OFDI 又可以区分为水平型或垂直型。

    (二)数据说明与计量模型构建

    论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参照田巍和余淼杰(2013)的方法,采用两步法对数据库进行匹配。接着进行模型构建:

其中,表示企业当期的就业;表示企业是否进行直接对外投资的虚拟变量;为其他影响企业就业的控制变量;控制企业所在行业的固定效应;为误差项。由于本文的计量模型中存在就业的滞后一期,为了克服动态方程中滞后因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GMM) 来估计回归方程,同时也利用差分GMM 方法作为稳健性检验。

    (三)计量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当期及其一阶滞后项对母公司雇佣人数的影响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母国企业对于员工的雇佣。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回归分析表明,不管是何种动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其对母公司就业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这显示虽然资源寻求型、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的影响相对不明确,但是还是正向的影响相对大。对当地生产型和资源寻求型进一步分类进行回归,得到分析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作者实证结果表明了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在当地生产型OFDI 的就业效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建议政府应了解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切实需求,通过调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目的,针对不同投资动机企业提供相应政策,这样才能将国家整体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共同推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另外,政府应完善激励措施与服务,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沉淀成本和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科学合理的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并从成本优势竞争转向质量和品牌竞争,使企业在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增加对劳动者的雇佣。

    三、汇报点评

    本文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层面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并探讨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影响的差异。该文还通过对商贸服务型、研究开发型、资源寻求型、水平当地生产型和垂直当地生产型 OFDI的研究检验得出了一般性的结论,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促进效应并不受企业所有制类型、投资目的地收入水平的影响。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与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研究此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制定,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者所用数据来自企业微观层面,克服了之前使用宏观数据在时间序列计量上样本容量不足的问题,在尽量避免了问题的同时也使文章本身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本文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GMM) 来估计回归方程。系统 GMM 估计量在差分GMM估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了水平方程的矩条件,将滞后变量的一阶差分作为水平方程中相应的水平变量的工具变量,很好的克服了动态方程中滞后因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虽然在计量模型的设计上,作者为尽量克服多重共线性而对数据进行了一些筛选,但这其中有可能会导致遗漏了某些重要变量,从而使检验结果与理论存在一定的偏差。

 

 

    汇报文献:李磊, 白道欢, 冼国明. 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了母国就业?——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经济研究》, 2016, (08), 144-158.

    参会指导教师:孙文老师,李想老师,戴枫老师

    论坛值班助理与稿件推送人:2015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琴;2016级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