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智·研究生论坛”第六期文献汇报笔记

发布者:陈悦发布时间:2017-04-18浏览次数:1227

 

    “润智•研究生论坛第六期由姚元凯、王渊两位研究生汇报,汇报文献来自导师推荐。本期论坛参会研究生共20名,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专业2015级、2016级研究生,孙国锋、孙文远、王洪亮、汪秋明和李想老师受邀参会进行点评。同时,在沁园书院的支持和组织下,多名对经济学研究感兴趣的本科生也参与了本次论坛,在场师生就经济学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第1场文献报告题目: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

 

    报告人:王渊(2016级产业经济学专业)

    主评论人:高燕黄安楠张运成王光丽

    点评嘉宾:孙国锋老师,孙文远老师,王洪亮老师,汪秋明老师,李想老师

    报告日期:2017年4月12日

    报告地点:敏达楼415

 

    一、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地位相对萎缩,而乡镇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村的工业化。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主义”的方式,所以模糊产权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在具体分析以往文献的研究成果时,作者发现目前并不能笼统的判断出到底是私有产权更有效率,还是国有产权更有效率,也就是说模糊产权理论不能解释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成功,具体的原因需要作者进行研究。

     二、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一)发展战略与禀赋结构

林毅夫及其合作者认为: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外生变量:发展战略和禀赋结构,其他变量如技术水平、积累率、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均内生于这两个变量。一个国家按照本国的禀赋结构来选择相应的技术结构,会使该国的产业最具市场竞争力,经济剩余最大,资本积累最多,要素禀赋提升最快,技术水平也就相应得以迅速提升。发展战略这个概念是对政府的经济政策行为进行的高度抽象,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更有助于本国的发展。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成功是源于,自20世纪70 年代末期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遵循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而国有工业由于承担了政府赶超战略的政策性目标,其生产成本过高而产品又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从根本上被抑制了发展的空间。

    (二)计量模型

    1.模型假定

      ①假设投入只有劳动和资本。分别表示人均资本存量和最优的工业资本密度,且两者之间是线性关系,即工业部门对本地区比较优势的吻合程度可以表示为实际资本劳动之间的比值,即也就是比较优势指数。表示工业部门对本地比较优势的偏离程度,该值越大,工业发展就受到更多的阻碍。

    2.模型设定

    模型初步设定为:在考虑厂商数量和其他因素后,最终模型为:。其中Y表示人均工业总产出,N表示厂商数量。

    (三)实证分析

    作者收集了28个省份的1978—1997年的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方法(也就是固定了省级效应和时间效应)分别对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进行了具体分析。

    1.乡镇企业的实证分析

    对于乡镇企业,作者选取了技术选择指数、企业数量密度、市场条件、基础设施等十个指标,在分别进行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和普通OLS回归之后,作者得出了相应的指标与人均工业总产出之间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分析结果是:技术选择指数与企业总产出之间负相关,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偏离理想技术选择指数的负效应的弹性是1.78,即 的绝对值上升1个百分点,人均乡镇企业产出将下降1.78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企业的规模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资本密集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2.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

    对国有企业的分析与乡镇企业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方法,只是个别指标有所调整,比如说加入了滞后的轻重工业产值比这一指标。在分别进行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和普通OLS回归之后,作者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重要是:乡镇企业对国有工业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这说明乡镇企业在产业结构上与国有工业存在正向关联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更遵循比较优势的省份,农村工业和国有工业的发展均会超过其他省份。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对国有工业规模存在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国有工业在产业结构上更偏向于重工业相对非国有工业言。不过控制时间和地区效应后,这种影响的显著性消失了。国有工业对其自身规模的初始条件十分敏感,而初始的工业结构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初始年份中,国有工业越偏向轻工业,整体发展规模越大,以后的发展绩效也就越好。

    三、主要结论

     1.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放弃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农村工业和国有工业的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偏离理想的资本密集度将损害工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农村工业还是国有工业。3.公有产权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因此乡镇企业正在逐步改革自身的产权结构以硬化预算约束。4.虽然公有制比重的提高可能意味着政府干预的增强,但国有企业与技术选择指数的实证关系说明,发展战略的选择在更基本的层面上决定着经济绩效的高低,而产权并非最关键的因素即如果不放弃赶超战略私有化未见得一定会带来工业增长。5.农村工业和国有工业的发展均受制于市场规模的大小。6.在同一个省的范围内,国有工业部门的规模越大,结构越偏向轻工业,农村工业与国有工业的发展就越快。7.在对外开放度方面,FDI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中是一个强有力的解释因素,而对国有工业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具有中等水平耕地面积的省份,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优于耕地面积过少或过多的省份。

    四、汇报点评

     这篇文章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国有企业地位相对萎缩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历史背景,总结了不同专家观点,发现模糊产权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成功。因此,林毅夫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对此问题进行论述。为研究发展战略与工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林毅夫先生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1978-1997年28个省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有关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产出与影响产出的十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思路值得学习

主评论人和点评老师也对该篇文献进行了点评。一位评论人提出:怎么样才能看出模型存在时间效应和省级效应?主讲人对于此问题的回答是可以与实际情况结合来分析系数是否能如实反映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若不能,就说明可能存在上述两个效应。其次,另一位评论人指出,该文献的研究内容就现在有一定年份,是否结论会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错误?对此,孙国锋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我们主要要学习文献的方法和研究思路,这是相对结论更重要的。最后,老师还主讲人提出讲解文献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更加术语化、专业化。

 

  汇报文献:

      林毅夫,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经济研究》,2004(7),48-58。

  论坛值班助理与稿件推送人:

      2015级国际贸易学研究生,杨琴;2016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王渊

 

 第2场文献报告题目: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互动

 

    报告人:姚元凯(2015级世界经济学专业)

    主评论人:周强,庞润光杨琴

    点评嘉宾:孙国锋老师,孙文远老师,王洪亮老师,李想老师

    报告日期:2017年4月12日

    报告地点:敏达楼415

 

     一、文献背景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将导致短期资本频繁流动;而流动的短期资本很大程度上已经异化为专业性投机资本具有高 度流动性、隐蔽性与攻击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股市价格波动 。在我国构建新型开放经济、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背景下,随着中国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度,短期资本流动将更加频繁;而短期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与攻击性,会影响我国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在构建新型开放经济、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完善股票市场的进程中,研究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 

    二、主要思路与方法

    (一)主要思路

    作者首先建立了两个理论模型,第一个模型为国际资本流动模型,解释汇率波动和股价波动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第二个模型为汇率变动与股价波动的联动模型。将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放在一个统一的动态系统中进行分析。随后作者进行了短期资本流动对股价的影响,以及股价对汇率的影响联动分析。实证研究方面,作者采用TVP-SV-VAR模型对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选取上,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作为汇率的代理变量,沪深300指数作为股价的代理变量,短期资本流动规模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网站。最后作者通过时变脉冲响应,分析了三者两两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步:

    (1)借鉴C-D生产函数,建立了国际资本流动模型、汇率变动与股价变动的联动模型,将三者间的关系放在统一动态系统中分析。从理论分析中发现,三者间的影响关系不是唯一的。

    (2)已有的文献用传统不变参数模型来实证研究三者的关系存在不足,本文随后采用时变参数模型实证研究三者间的影响关系。文章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瑞斯数据库,样本期间为2002年1月至2014年3月。三个变量中短期资本流动属于流量概念,而汇率和股价属于存量概念,为了具有可比性,将短期资本流动量累积;对这三个变量取对数处理。本文尝试采用了TVP-SV-VAR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3)本位最后对时变参数进行分析,并进行时变脉冲响应分析,对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流动、股价三者,两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三、主要结论

    本文使用TVP-SV-VAR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流动、股价三者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

    第一,汇率升值导致资本流人增加,并且资本流人会导致汇率升值。从TVP-SV-VAR模型的时变参数特征看,人民币汇率对短期资本的影响比较稳定。从时变脉冲响应函数来看,人民币汇率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脉冲响应在2004年至2008年逐步上升,并在2008年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2009年之后开始上升,之后小幅波动,但该值一直为正。

    第二,短期资本流入可以引起股价上涨,也可以导致股价下跌。从TVP-SV-VAR模型的时变参数特征看,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时变脉冲函数来看,短期资本流动对过价格的影响时在时变的,2005年前,短期资本正向影响股票价格;2005年至2007年,短期资本负向影响价格;从2008年开始,短期资本正向作用股票价格。另一方面,股票价格对短期资本的影响,2002年至2010年表现为负向影响,而在2010年后表现为正向影响,且逐年增大。

    第三,汇率与股价可以通过短期资本流动为桥梁而建立联系,但汇率升值不一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同时股票价格可以正向影响汇率也可以负向影响汇率。 TVP-SV-VAR模型的时变参数特征分析,证实了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是通过短期资本而联动的假设,并且发现人民币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时变脉冲响应函数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但影响程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007年之前,人民币汇率对股价影响逐年下降;2007年起影响逐年增大。另一方面,股票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影响也呈现时变特征,2010年之前,股票价格上涨正向作用于人民币汇率;2010年至2011年产生负向影响,且于2010年末达到最大,之后变弱。

    四、汇报点评

    本文以短期资本流动为中介,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流动与股价之动态联系。

    这是一个A、B、C三段论的文章,论述的是汇率、短期资本流动与股价之间的影响关系,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A、B、C三段论的内在机制有所不同。该文章论述的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他提出汇率、短期资本流动与股价之间的影响关系不是唯一的,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不同的表现。

评论同学发现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普遍,可以考虑以后在写论文的实证模型时可以使用本文中的时变参数模型,弥补使用传统不变参数模型的不足。同时提出了联立方程模型这一写作方法的建议。

同时,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这篇文章是模仿的国外的模型,但是由于国外的资本市场管制比较少,这篇文章在模型关于管制的模型适用性上会存在一些不足。也有老师给出一些关于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在以后写作上的一些思路,比如对这两方面的相关性基础上加入管制,做出对比,进行相关研究。

 

    汇报文献:

         吴丽华, 傅广敏. 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互动.《经济研究》, 2014, 11:72-86.

    论坛值班助理与稿件推送人:

         2015级国际贸易学研究生,杨琴;2016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