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智·研究生论坛”第七期文献汇报笔记

发布者:陈悦发布时间:2017-04-25浏览次数:1176

1场文献报告题目:人口年龄结构与出口比较优势——理论框架和实证经验

 

    报告人:朱文博2016世界经济专业)

    主评论人:徐柳夏凡,李冉

    点评嘉宾:孙文远,孙文杰,杨飞,李想

    报告日期:2017419

    报告地点:敏达415

 

    一、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出生意愿逐步下降,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也使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世界人口结构普遍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各人群分布比重,使社会消费偏好和储蓄习惯发生变化,改变了一国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禀赋,从而促使贸易结构和出口比较优势发生演变。

研究现状:在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早期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人口结构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研究储蓄率这一作用途径拓展开来的; 而最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结构变动对比较优势和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上,主要是通过分析要素禀赋变化这一作用途径拓展开来的。

    二、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作者主要借鉴Sayan(2005)以及NaitoZhao(2009)的方法构建理论模型,他们是用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来代表人口老龄化,没有考虑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影响,也没有讨论各种制约因素对作用机制的限制。与之不同,本文通过在两阶段OLG模型中同时引入人口出生率和人均预期寿命变量,分别研究了不同人口老龄化原因作用于出口比较优势的微观机制,同时考察了融资约束和人力资本对该作用机制的影响,这是本文理论部分最大的边际贡献。

本文通过构造两阶段OLG模型,研究分析得出了三个命题一个推论,分别是:

命题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高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偏向资本密集型商品; 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低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偏向劳动密集型商品。

推论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少子化程度相对高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偏向资本密集型商品; 而人口少子化程度相对低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偏向劳动密集型商品。

命题2: 金融深化会提高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比较优势的作用将增强。

命题3: 人力资本提高会削弱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高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比较优势的作用将下降。

然后作者在前文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22个国家和地区19952010HS6分位产品层面的贸易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

    三、主要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一国的老龄化程度与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比重显著正相关,较强的融资约束和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削弱了一国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积极影响。其次,将全部国家按人口老龄化程度分组回归发现,随着国家老龄化程度的下降,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比较优势的边际效应在增强,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对高老龄化国家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作用不显著,但高老龄化国家可以通过改善融资环境和提高人力资本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提升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比较优势。最后,利用不同的人口老龄化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外,我们还发现研发支出、国外人均收入和外资渗透率提高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有利,人力资本提高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不利。

    四、汇报点评

    该文献的主要贡献是本文过在两阶段OLG模型中同时引入人口出生率和人均预期寿命变量并考察了融资约束和人力资本对该作用机制的影响。

同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理论模型中简单使用有效劳动来衡量人力资本的作用,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疑问;计量模型设定中,为了与理论模型高度相关,出口比较优势仅使用商品出口所占百分比的对数来衡量,是否太单一;以及对于文章选题角度的讨论。

现场有老师指出,文献脉络清晰,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高度一致,值得我们学习。论文基于人口年龄视角考察比较优势的演变,建议多阅读文献,从其他角度考察比较优势的演变。老师们建议,汇报人对汇报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掌握其中使用的计量方法,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通过汇报从中获得启发,对今后的学术研究要有所帮助。

    汇报文献:

王有鑫、赵雅婧,2016:《人口年龄结构与出口比较优势——理论框架和实证经验》, 世界经济研究4期,78-93.

    参会指导教师:

     孙文远老师,孙文杰老师,杨飞老师,李想老师

        论坛值班助理与稿件推送人:

       2015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倪晶晶2016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夏凡

 

 2场文献报告题目:人力资本向下兼容性及其对跨国收入水平核算的意义

 

    报告人:鞠恬2015区域经济学专业)

    主评论人:倪晶晶赵敏,杨颖

    点评嘉宾:孙文远,孙文杰,杨飞,李想

    报告日期:2017419

    报告地点:敏达415

 

    一、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根据Penn World Table Version 6.11960年最富裕国家人均收入是最穷国家的31倍,到2000年这一数字扩大到将近100倍,跨国收入差异的巨大应该引起关注。

理论研究现状: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找到造成跨国收入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对一国产出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可积累要素如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二是要素的使用效率。已有大量文献研究过这个问题,但观点和研究方法各异。从观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要素的差异对跨国收入差异重要。更近的研究则强调生产率对跨国收入差异的影响。从对跨国收入差异的研究方法上来看已有文献也可以分为两类:回归的方法和定量模型的方法。

    二、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作者采用定量模型的方法,首先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利用对模型参数的其他独立研究结果给参数赋值,得到参数化的模型并利用参数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最后还要检验结论对参数取值的敏感性。

使用最简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进行收入核算。在收入水平核算中,本文主要考虑人力资本存量的加总问题,以往文献均使用线性加总技术,即。线性的加总技术意味着不同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之间的替代是完全的和对称的。事实上,人力资本具有向下兼容性,即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可以从事低水平的人力资本从事的工作但反之则不然。人力资本的向下兼容性意味着不同水平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如何定量地把这个思想表达出来,构造一个可计算的人力资本加总技术,是该文献的首要任务和贡献之一。

利用新构造的人力资本总量,可以进行跨国收入水平核算。最后发现,考虑了人力资本的向下兼容性以后,人力资本对跨国收入差异的解释能力增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成为引起跨国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

该文献的贡献之一在于对人力资本总量提出一种新的度量方法。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向下兼容性,本文将人力资本存量用以下公式表达出来 利用这种技术估算出新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收入水平核算,分析要素积累和生产率对对跨国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并进行稳健性分析。

    三、主要结论

    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人力资本的构成以及人力资本的构成方式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课题,不同水平的人力资本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如果把不同水平的人力资本简单地加总起来考虑,便丢失了很多人力资本结构的信息,可能会得到与人力资本现实作用不符的结论。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跨国收入差异最主要的原因,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由于缺乏高水平人力资本而受到阻碍。

    四、汇报点评

    该文献在两个方面做出了贡献:一是提出了一种比传统方法更加一般化的人力资本加总方法,二是使我们对造成跨国收入巨大差异原因的认识又回到了Mankiw, Romer and Weil (1992) 的著名论断,从而回应了Klenow and Rodriguez-Clare (1997)Hall and Jones (1999) 以及近几年研究对Mankiw, Romer and Weil (1992) 的批评,有力地支持了“新古典复兴”。

同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提出本文在稳健性分析中由于数据可获得性没有针对三组分类对95个国家进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疑问;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是否回归分析会得到更准确的结论,并更具有现实意义;以及目前关于要素积累还是生产率贡献大的争论是否有主流的认识。

现场参会老师指出,文献基于高级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建议深读《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相关内容。汇报人对汇报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想法,要能够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通过汇报要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对今后学术研究要有所帮助。

    汇报文献:

 陈晓光,2005:《人力资本向下兼容性对跨国收入水平核算的意义》, 经济研究4期,46-56.

    参会指导教师:

     孙文远老师,孙文杰老师,杨飞老师,李想老师

    论坛值班助理与稿件推送人:

       2015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倪晶晶2016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夏凡